不“堵”的教育 分享會 part II
Tiffany – 藝術欣賞 不堵Art
藝術,不該是一個虛無飄渺的名詞; 藝術欣賞
不應只是一個到此一遊的博物館打卡概念
下半場茶會,Tiffany老師做了一個完美的詮釋!
當大小朋友們在享受現場美食的同時,Tiffany老師開始跟大家介紹她所創立的SeeMoreArt
其實Tiffany老師常常被誤會成是美術老師 (就像我在初期的時候, 也很多家長以為我在教英/俄文….XD)
但是藝術跟美術的距離,就好比看電影跟拍電影的概念
你可以很愛看電影
但是你不用當一個導演
( 你可以從電影裡得到羅曼蒂克的幻想…但是現實中可能沒有歐爸….XD…抱歉,離題了…. )
這兩天有一個大新聞,韓國棋王李世乭宣布退休
因為他說:「即使我登上世界第一,也有無法擊敗的對象。」
2016年,代表人類與DeepMind AI AlphaGo,戰敗後的第三年
人類認輸了… 需要深度思考的圍棋尚且如此,更遑論一般的工作會第一線被AI淘汰!
所以連馬雲都忍不住說:” 過去藝術不能當飯吃,未來不懂藝術就沒飯吃!”
這邊的藝術指的不是繪畫的能力,而是在欣賞藝術的過程中,眼腦鏈結所活絡大腦產生的思考力!
Tiffany老師又舉了另一個例子,讓我們對”藝術”顛覆刻板印象!
2019年有一個馬雲,1863年的法國有一位『馬奈』,後者創新了“落選者沙龍”
像今天你我都看過的『草地上的午餐』一幅畫,就是最好的例子
兩位“馬先生”都有一個共同點
就是跳脫競爭激烈的紅海,開闢無人競爭的新藍海
所以誰說藝術跟商業無關?藝術欣賞訓練出敏銳的眼光!
更甚,高端業務的成交,往往更是有賴於藝術相關場合的交際!
配合[ 貓 美術館 ] 在高雄駁二的展出
Tiffany老師所帶領的『樂』讀名畫也將在1/12(日)到高雄表演;
另外在台北也計畫從2月開始,在愛思博有每個月一堂『名畫偵探』
搭配不同的老師協作(3月Lara會協作介紹法國與義大利喔 ~) 從一幅畫裡找線索
認識人事地時物。從藝術的角度,培養未來的領袖所需具備老鷹般的視野與看見藍海的敏銳度!
陶倢 – 未來議題思辨力
500年前的笛卡爾說「我思 故我在」500年後的馬克祖克伯說「你思 我才在 」很有意思的開場
帶出了陶倢老師努力推廣的『思辨能力』
每年法國高中的哲學考題都會被拿出來大作文章!
不要說哲學了,習慣選擇題與是非題的我們,常常都會卡在最後面的申論題,更遑論需要“思考”的哲學題!
Lara很常跟人家分享,現在的教育制度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產物。當時候的英國需要大量的工人重複一致的機械性行為,所以需要規矩、聽話、守紀律、單一記憶的人,所以無論是教室的擺設或是上課方式,大概都遵循著這樣的原則。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這套制度已然不敷使用,這樣的模式我們只需要寫一個程式copy paste到機器人的記憶體內就能完成了….美國有一個影集叫做West World 裡面敘述的就是當機器人開始有了思想,策劃反動後的世界…… 連機器人都知道要有自己的想法,那我們人類呢?!
陶老師丟出了幾個問題,在場的家長們也很熱情的討論了起來,例如:機器人該不該課稅?既然機器人將取代許多現有的工作機會,那麼最終衝擊的是各國政府的稅收。少了個人收入所得税,政府如何運作?這還真是我沒有想過的問題….把問題丟出來,開始學習如何有邏輯性的思考過程、討論思辨。不是每個問題都會有解答,但是如果沒有開始練習這個思辨的能力,很多問題將永遠沒有答案…. 2020年陶老師預計在愛思博帶領高中生思辨的營隊外,目前也開始著手籌辦實驗學校的計畫,既然進不去體制,我們就自己來辦好的教育!好期待~
史汀實驗室 – 程式運算思維力
從我兒子四歲開始我就一直很關注跟Steam有關的課程,前兩年開始超流行的Coding編程
也都是我的口袋名單
終於等到他滿六歲可以去上一些機器人課程,上了幾次後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在許多的體驗課我看到的,只是教材包的組合。有幾次跟老師們的聊天當中,也發現了他們的無奈
其實編程的概念需要長期的理解與習慣,這樣的興趣課很難從頭教起
因為家長通常希望每堂課後都能看到某些“成品”
確實!我們家自己的“編程”是從認識硬體開始。CPU、記憶體、機殼…這些的作用分別是什麼
因為如果連工具(硬體)都不認識,怎麼能期待未來寫出來的教材(軟體)能將每個部位發揮到最好的功效呢?
俄羅斯的駭客是全世界有名的,他們沒有最高級的電腦,甚至在西伯利亞的森林裡
能拿到的資源可能是被淘汰的電腦
但是他們卻寫出一個又一個征服世界的軟體:俄羅斯方塊遊戲、卡巴斯基防毒軟體…等等
就是因為從最根本學起
而不是拼湊出來的結果。
Maggie老師發給每人一盤綠黏土跟牙籤,請大家手腦並用,做出一個“堅固的房子”
每個人都在嘗試,再一次一次的試驗中找到解答。
所以當我看到史汀實驗室帶著孩子去光華商場認識零件的這堂課時
我馬上就買單了!SteamLab的Maggie老師分享他們的課程規劃
希望孩子在適當的年齡做適當的學習,不同的年紀的小手與大腦都有不同的學習階段,從初階動手做當一個小小創客 Maker 再一步一步的培養電腦用的語言 -「 運算思維 」,最終的目標是拿來解決生活上的問題!你看到亮點了嗎?學習的目標是拿來解決跨領域的問題,而非學會寫程式!是不是就跟學校考試一樣?
你是要學會小考100分,還是希望孩子學會未來出了校園後能用到的技能呢?
12/7 (這個週六)在愛思博教育中心有一場響應美國科技教育部的 #一小時編程 #OneHourCoding活動
史汀實驗室希望能將史汀精神推廣給大家,歡迎來參加!
另外目前Lara也跟Maggie老師在討論,會在2020年共同協作,帶領大小朋友們,結合科技與文化
用未來的方式認識過去的世界!敬請期待~(Lara自己超期待的XDDD)
寫完這兩篇我自己都好感動…看到教育的路上很多人都在默默努力耕耘著
很感謝平台創始人 Michelle 支持這樣的理念,讓我們可以有機會集結在一起,正所謂眾志成城
也很謝謝這幾位講師信任Lara,在我跟他們提出想法後,二話不說的支持!我們也會努力腦力激盪
提供更多跨領域學習的課程、分享更多不“堵”的教育概念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