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麼跟孩子講228事件?

今天是228紀念日,去年開始孩子接觸到了這個話題,但是我們說的並不深入。最近這幾個月的事件,也讓孩子對於“哪裡人”變得更為敏感。我一直不喜歡一言以蔽之,無論是中國人、台灣人、日本人、美國人或是什麼人。種族跟國家的分界,就是因為太粗糙的去用,沒有仔細推敲,導致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名詞有不同的理解,而這也是數十年來一直解不開的結.....

Share This Post

我怎麼跟孩子講228事件?

 

今天是228紀念日

去年開始孩子接觸到了這個話題

但是我們說的並不深入

最近這幾個月的事件

也讓孩子對於“哪裡人”變得更為敏感

我一直不喜歡一言以蔽之,無論是中國人、台灣人、日本人、美國人或是什麼人

種族跟國家的分界

就是因為太粗糙的去用

沒有仔細推敲

導致不同的人對於同一個名詞有不同的理解

而這也是數十年來一直解不開的結…..

228事件只是一個較為明確的日期

但是當天不能代表一整個時期的全部

這支影片很快的介紹了“除了228當天之外的228事件”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3kg1SYYfek

但是今天的目的是要找給孩子看的228..

上面這支影片的內容雖好但是語速太快而且成人的詼諧用語

我們家5歲跟8歲的孩子完全聽不懂…所以只好再繼續搜尋…

找到了下面這支由翰林出給七年級的影片。

不過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依然是有難度….

於是我就用每幾秒就停格

再搭配口述的方式來“影片說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OoCnFB1kaI

在說故事的同時,講到某個場景跟畫面

兒子就會想到曾經看過的書並且翻出來

當我講到

“看到從軍艦上來的國民軍衣服破破爛爛”的時候

他就聯想到之前看到的 [漫畫台灣歷史故事- 11.皇民化與戰爭] 並且找到有衣衫襤褸的那一頁

(老實說,我自己第一眼是看不出來衣服有破爛

覺得還滿整齊的…但是妹妹馬上就找到補丁

真的不能不說這是習慣閱讀的孩子的觀察力) 。

 

這樣抽象的歷史事件跟概念真的需要有圖片或是影片來輔助

要不然很難介紹

偏偏影片都沒有適合年齡的…於是我們就拿這本漫畫

一格一格看圖說故事。講完後發現也不錯

因為這本書裡面的不是用大家比較熟悉的私菸事件

而是提到陳澄波的小插曲

雖然都算是擦邊球

不過寥勝於無

 

[小插曲]漫畫第一格有人拿著國旗揮舞

兒子馬上聯想到到另一個人,說那不是在xxx錢上面的人嗎?

(那個xxx 錢我實在不知道他在講什麼?)

於是他就翻出一本在介紹北投溫泉的繪本 [台北時光機 女巫之湯]

翻出了第一個找到溫泉的日本人平田桑

我一看,跟比起陳儀

他跟孫中山比較像吧…@@

為了讓兩個孩子更能理解到底我在說什麼

想了想決定用他們生活中的人事物

於是就藉著兒子最常接觸的“足球教室”來說明

用兩個場地跟兩個教練

分別來代表當時候的中國v.s台灣, 國民黨v.s共產黨

(如果哪天兩個小孩,尤其是還不到6歲的女兒忽然說什麼奇怪的話

希望教練不要介意…XDD)

因為用他們能理解的、能看到的事情跟人物去做比喻

國共在二戰後的紛爭

以及國民軍怎麼會到台灣來的這一段歷史背景

算是做了一個簡要的交代

這一點我認為是很重要的

如果沒有很詳細的說明當時兩邊人民的分歧

後面的事件是無法被正確理解的

我覺得在跟孩子們介紹這樣抽象的概念的時候

可以考慮用生活的事物或是通俗的卡通人物來做比擬

會比想盡辦法講了一堆最後得到的是黑人???的反應來的好得多..

說完了書,再回頭去看影片,雖然還是會有停格說明,但是至少整體有一個概念。

對於5歲多的妹妹來說肯定還是一知半解,

但是就是一個開始~就像從去年兒子第一次從學校老師的口中認識228事件,

我們經過重慶南路的菸酒專賣局時他開始有了把畫面跟故事做一個連結,到今天更詳細的歷史事件。

每一年都會懂的更多,而我這個為人母的,也每一年因為需要找資料,對台灣的歷史也有更深的體會…

下面的這一個紀錄片我是跳著給孩子看的,主要是給他們看台灣人在光復初期的真實生活。

中間開始一些畫面太真實(大屠殺),我是跳過去沒給他們看。

媽媽自己還是需要做一下影片年齡限制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LbahlTcFM&t=1574s

另外下面有一個湯德章歷史實境劇,我在之前有看過但是我沒有給孩子看,

感覺太震撼了….看完我也是淚流滿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sLiuwxlfTE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在我們跟孩子講完這段歷史故事後

一定不要忘記做正確的引導。

花了將近快一小時的故事時間

最後兒子的一個提問:

『為什麼硬幣上面還要有蔣介石的臉?如果他們做了這麼多傷害台灣人的事情!』

這樣的提問真的讓我很開心

表示他有跟著脈絡在思考

所以結出了這樣的結論跟想法。

於是我跟他說

媽媽小時候的教室跟學校裡也有”蔣公”的肖像跟銅像

但是後來很多人因為對以前的歷史開始有反省

於是拿掉了。兒子又問

『那為什麼中正紀念堂上面的那個銅像還在?』

我說

因為這個地方現在已經是一個紀念過去的觀光地區

有些歷史的遺跡留著

也許也是對我們的一個提醒吧….

最後面我們又花了一點時間說明蔣家之後

台灣的發展狀況

現在的言論自由不是與生俱來的

而是一的世代的人的犧牲以及時代推移的慢慢改變

轉型正義要討論的不是批判跟撕裂,而是認識真實發生的事情,了解過去的情仇後,更多的理解與學習未來不要重蹈覆轍。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Get updates and learn from the best

More To Explore

Do You Want To Boost Your Business?

drop us a line and keep in tou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