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我的小孩有國際觀!”
做父母的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比我們更好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千年來從來都沒有變過
只是形式的不同而已
同時身為母親跟教育者
我也常常省思我對孩子
對學生的期待是什麼?
認真想想
從學習的角度來說
我希望他們能“為自己而學習”
但是這聽起來好像是應該的
但是同時又很難?
我們開始 #為自己學習 是從哪時候開始呢?
想一想
好像是出了社會之後
工作要用到
才知道自己少了什麼
從而自己想要進修
更多的是當了爸媽之後
為了孩子
想要變更好!
『 換了個位置, 整個腦袋就不一樣了 』
我大學後的第一份家教工作
是教高中數學
而不是我拿手的英文
說也奇怪, 自己當學生考試的時候
總是有盲點,
明明同樣題型寫了n遍
寫功課的時候都會
考試的時候就看不懂了
當學生的時候都會遇到撞牆題
但是一但成為了“老師“
題目怎麼看都是同題型啊!
『 目的不同,看事情的角度就不同 』
當學習是一種被逼迫的時候
一切都很無趣
不有趣
怎麼學都有種記不起來的感覺
大人小孩
其實都是一樣的…
常常我們遇到電腦或是工程相關的問題就會說
“ 我是文科的你跟我講那些數據聽不懂拉~”
想要聽“白話文”
其實不真的是我們聽不懂
但是就是懶得聽懂…
『 為了歐巴, 連阿嬤都會說擦浪嘿呦! 』
#動機就是一切啊!
所以我們拼命的
就是讓孩子們有學習的動機
有動機就會有行動
有行動就會有結果
這樣開出來的花跟結出來的果
會是長遠的
每次跟這群孩子們上課
我都覺得是一場場的見證,
見證在家長的引導與耐心陪伴下
我們如何一起度過一個個週六的晚上
身為媽媽
我知道週六晚上要固定上課
需要排除的困難有多少
但是看到不缺席的大人小孩們
Lara心中滿是歡喜
有時候即使是無法避免的聚會
孩子也會在外面戴上耳機
聽聽我們在說什麼
甚至忍不住也想開麥克風表達自己的想法
從一開始只有少數人說話
逐漸到幾乎每個人都搶著發表意見
也許不習慣的人會覺得我們班怎麼學生講得比老師多啊
但是就是這樣的熱鬧
更有一起學習的氣氛啊~
正是因為如此 原本害羞的孩子
也開始展露笑顏
用自己的方式
在課堂上展現自我
從一開始不知道國際新聞要去哪裡找
到現在一個人可能都不只一個新聞想講
從輕鬆的花絮
到嚴肅的氣候變遷議題
從國家文化
到民主政治的討論
” 原來還有這樣的上課方式!“
一位家長跟我說孩子的反饋
是的, 這樣的教學是屬於108課綱的素養教育,
但是更重要的 這樣的方式
能讓我們的孩子,
在未來的路上走得更有自信!
undesignguan –
good